用“数学优化”破解大规模海上风电规划难题,深远海风电迎来新解法

graphite
2025-09-26 23:12:51
人工智能
技术教程
本帖最后由 graphite 于 2025-9-26 23:24 编辑


本文解读清华大学沈欣炜教授于2025年5月11日在江苏南京交叉学科论坛上发表的“面向大规模海上风电规划的复杂组合优化技术”学术汇报。汇报针对深远海风电规划中风机布局、集电系统、风电制氢的核心痛点,提出“两阶段混合优化”等复杂组合优化技术:风机微观选址优化使尾流损失最低降至11.3%、年发电量提升8.8×10⁷kWh;集电系统规划通过环状/辐射状拓扑优化,节省投资超2500万元;风电制氢全链条优化让平准化制氢成本降幅达19.7%。汇报还展望了漂浮式风电、AI赋能优化等未来方向,为大规模海上风电开发提供关键技术支撑。




在 “双碳” 目标推动下,我国海上风电正加速向深远海挺进,但 “风机怎么摆才高效?电缆怎么铺才省钱?风电制氢怎么算才划算?” 这些核心问题,长期困扰着行业发展。2025 年 5 月,清华大学沈欣炜团队在江苏南京交叉学科论坛上,分享了 “面向大规模海上风电规划的复杂组合优化技术”,用 “数学建模 + 多目标优化” 的思路,为这些行业痛点提供了系统性解决方案,让深远海风电开发从 “经验摸索” 迈向 “精准计算”。


一、深远海风电规划:不只是 “建风机”,更是 “解难题”


提到海上风电规划,很多人以为只是在海上选块地、装几台风机。但实际上,大规模海上风电规划是典型的 “复杂组合优化” 问题,藏着三大 “卡脖子” 难题:


风机摆不对,发电少一半风机间存在 “尾流效应”—— 前序风机产生的气流会让后序风机发电效率下降,若布局随意,尾流损失可达 20% 以上;同时还要避开航道、渔区、生态保护区,风机位置需精准到米级。


电缆铺不好,成本涨一截海底电缆每公里造价超千万元,且故障修复时间长达 100-1440 小时(如表 1,齿轮箱、电缆等设备故障率高),规划时要兼顾输电容量、线路损耗与可靠性,一步错就可能多花几千万元。


多目标难平衡既要 “发电多”“成本低”,又要 “生态影响小”,这些目标往往冲突 —— 比如靠近负荷中心的区域发电损耗小,但可能生态敏感、建设成本高。


传统规划依赖经验或简单模型,常导致 “顾此失彼”:江苏某风场曾因未考虑尾流效应,年发电量比预期少 15%;某深远海项目因电缆路由不合理,建设成本超支 3000 万元。


二、核心突破:复杂组合优化技术的 “三大杀手锏”


沈欣炜团队以 “数学优化 + 工程实践” 为核心,开发了一套复杂组合优化技术体系,从 “风机选址、电缆规划、风电制氢” 三个环节逐一破局:


2.1 风机微观选址:让每台风机 “站对位置”



图1 江苏大丰 H4 风电场风玫瑰图与风机阵列角度匹配示意图


团队把 “尾流效应、规则布局、生态约束” 转化为可计算的数学模型,提出 “两阶段混合优化” 方法:



图2 海上风电场风机微观选址两阶段优化流程图


第一阶段:网格化初筛将风场划分为网格,用混合整数规划(MIP)算法,在满足 “风机间距≥安全距离”“避开生态红线” 等约束下,筛选出初步布局方案。例如在江苏大丰 H4 风场,通过该阶段优化,尾流损失从 15.5% 降至 11.3%。


第二阶段:精细微调用启发式算法优化网格内风机坐标,甚至旋转整个风机阵列(如逆时针旋转 10° 匹配主导风向),进一步降低尾流影响。实际案例显示,优化后风场年发电量提升 8.8×10⁷kWh,按 0.4 元 / 度计算,每年多赚 3500 万元。


更关键的是,团队还考虑 “规则布局” 需求 —— 风机按行列整齐排布,不仅降低电缆铺设成本(规整布局可减少电缆交叉),还方便运维与渔业活动,江苏某 200MW 风场因此节省电缆投资 260 万元。


2.2 集电系统规划:让电缆 “铺得值、少故障”


针对电缆规划的高成本、高风险,团队开发了 “可靠性嵌入的优化模型”,核心思路是 “拓扑选得对,成本降得快”:


环状拓扑更可靠对大容量风场,采用 “环状电缆布局”(如图 2),符合 “N-1” 安全准则 —— 即使某段电缆故障,其他线路可兜底,故障弃风成本降低 40%;同时通过容量约束车辆路径规划(CVRP)模型,避免电缆交叉,比 Google OR-Tools 规划结果总成本低 26%。



图3 海上风电集电系统拓扑对比图


辐射状拓扑更经济对中小风场,用 “MILP 热启动算法” 优化电缆选型与路由,在两个风场的实践中,共节省初始投资 2500 万元,某设计院专门发来感谢信认可效果。


考虑故障修复将设备故障率(如电缆 0.015 次 / 年 / 公里)、修复时间纳入模型,规划时预留备用线路,Race Bank 风场(91 台风机)优化后,年运维成本从 2103 万美元降至 1904 万美元,系统总成本降低 5.1%。


2.3 风电制氢优化:让 “绿电变绿氢” 更划算


针对深远海风电 “并网难、成本高” 的问题,团队将风电与制氢结合,优化 “制氢 - 输氢 - 用氢” 全链条:



图4 分布式海上风电制氢系统示意图


制氢环节联合优化风机布局与电解槽容量,在丹麦北海某项目中,通过 “边缘平台电解槽容量大、内部小” 的配置原则,平准化制氢成本(LCOH)从 7.88 元 /kg 降至 6.33 元 /kg,降幅 3 元 /kg,降幅 19.7%。


输氢环节用 “两阶段优化” 选集体站位置 —— 先网格化确定大致区域,再精细调整坐标,比传统 “选中心位置” 方案成本低 8.86%(集体站放边缘虽增加收集管道长度,但减少更贵的输送管道成本)。


用氢环节规划港口 “风电制绿醇” 系统,考虑碳捕集、储能等设备,预测 2035 年前,海风制绿醇成本将低于低硫燃油,为航运脱碳提供新路径。



图5 港口原位风电制绿醇系统组成示意图


三、落地效果:数据见证 “数学优化” 的力量


这套技术已在多个实际项目中验证效果,关键数据亮眼:


发电量提升江苏大丰 H4 风场优化后,尾流损失降低 4.2%,年利润增加 4000 万元;


成本降低集电系统规划优化后,电缆投资节省 2500-3000 万元 / 项目,全生命周期成本降低 10%-15%;


可靠性提升环状电缆布局使故障弃风成本降低 40%,设备故障影响范围缩小 60%。


四、未来展望:深远海风电的 “下一站”


团队在汇报中提到,未来技术将向 “漂浮式、智能化” 升级:


应对漂浮式风电模拟漂浮式风机在海浪中 6 个自由度的位移,优化动态尾流效应,适配深远海环境;


AI 赋能优化结合图神经网络与强化学习,让算法更快找到最优解,应对 “千万千瓦级” 风场规划需求;


多产品联动探索风电制氢、制氨、制甲醇的联合优化,实现 “绿电 - 绿氢 - 绿化学品” 全链条增值。


五、总结:让数学优化 “照亮” 深远海


沈欣炜团队的复杂组合优化技术,本质是用 “数学语言” 破解工程难题 —— 把模糊的 “经验” 转化为精准的 “计算”,让每台风机、每段电缆都 “物尽其用”。正如团队的目标 “把论文写在祖国的大海上”,这套技术已成为深远海风电开发的 “精准导航仪”,未来将助力我国在 10 亿 kW 深远海风能资源开发中,实现 “发电更多、成本更低、生态更优” 的目标。


 




会议报告PPT:https://mp.weixin.qq.com/s/qtWQ5V08cNWZoI45HyJaIA?scene=1&click_id=3

43
0
0
0
关于作者
相关文章
  • LBM+FCNN耦合模型:精准高效预测海底裂缝溶解的新工具 ...
    发表于 Advances in Geo-Energy Research 的《 Dissolution patterns prediction for horizontal ...
    了解详情 
  • 双分支变分自动编码器 DualVAE :让 AI 精准 “掌控” 图像色彩 ...
    《 DualVAE: Controlling Colours of Generated and Real Images 》提出双分支 VAE 模型,通过几 ...
    了解详情 
  • PRL重磅:贝叶斯推断在量子领域的改造
    贝叶斯推断是经典概率论与统计学中最强有力的工具之一。它为我们在获得新证据时提供了一种系统的 ...
    了解详情 
  • CVAE:让自动驾驶 “读懂人心” 的轨迹预测黑科技 ...
    《Multimodal Deep Generative Models for Trajectory Prediction: A Conditional Variational A ...
    了解详情 
联系我们
二维码
在本版发帖返回顶部
快速回复 返回顶部 返回列表
玻色有奖小调研
填写问卷,将免费赠送您5个100bit真机配额
(单选) 您是从哪个渠道得知我们的?*
您是从哪个社交媒体得知我们的?*
您是通过哪个学校的校园宣讲得知我们的呢?
取消

提交成功

真机配额已发放到您的账户,可前往【云平台】查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