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量子纠缠是一种特殊的量子力学现象,其中两个或多个粒子之间有一种非经典的关联,即使它们相隔甚远,其状态依然是紧密联系的。然而,量子纠缠现象在宏观世界中似乎并没有。
当你用两个强磁铁实验时,会发现它们之间的吸引力或排斥力似乎让它们联动起来:一个向前,另一个随之后退。这种现象引发了一个引人深思的问题:如果磁铁的相互作用力足够强,能否模拟量子纠缠的行为?或者进一步地说,量子纠缠的本质是否是由某种未被发现的基本相互作用或更小尺度粒子引起的
1. 什么是量子纠缠?
量子纠缠是量子力学中的一种非经典现象,最早由爱因斯坦、波多尔斯基和罗森(EPR)在1935年提出,以质疑量子力学的完备性。
1.1 量子纠缠的定义
当两个或多个粒子的量子态彼此关联时,即使它们在空间上分离,其状态依然可以通过一个整体波函数来描述。这种关联称为量子纠缠。例如,当两个电子的自旋处于纠缠态时,如果测量一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另一个电子的自旋方向将立即确定,无论两者之间的距离有多远。
1.2 量子纠缠的数学描述
量子纠缠的核心在于系统的波函数不是粒子的简单乘积,而是一个整体的态,例如:

在上述纠缠态中,粒子 A 和 B 的状态不能单独定义,而是被整体描述。
1.3 纠缠现象的独特性
非局域性:量子纠缠粒子的状态变化不受经典物理中距离的限制。
隐变量假设的破灭:贝尔不等式的实验表明,量子纠缠无法通过局域隐变量理论解释。

2. 为什么量子纠缠在宏观世界中并没有?
量子纠缠现象在宏观世界中不显现的原因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有关。
2.1 退相干现象
量子系统在与外界环境交互时,纠缠态会迅速被破坏。这种现象称为退相干。
环境噪声:宏观物体包含无数粒子,与外部环境的耦合作用不可避免。
时间尺度:纠缠态的寿命极短,难以在宏观时间尺度下保持。
2.2 经典物理的主导
宏观世界由经典物理描述,其特征是确定性和因果性,而量子纠缠则表现为概率性和非局域性。这种差异使得纠缠态在宏观尺度下被掩盖。
2.3 系统的复杂性
宏观物体由大量粒子组成,其量子态是各个粒子态的叠加。在这样复杂的系统中,保持纠缠态所需的条件几乎不可能满足。

3. 磁铁的联动是否等同于量子纠缠?
3.1 磁铁联动的本质
两个磁铁之间的相互作用是通过磁场实现的,其作用力满足经典物理规律。
距离与强度:磁力随距离增加而迅速减弱,无法在无限距离保持稳定联动。
受外力影响:磁铁的联动容易受到其他力的干扰,例如重力和摩擦力。
3.2 联动与纠缠的对比
虽然磁铁的联动在某种程度上展示了系统间的关联性,但与量子纠缠有本质不同:
相互作用的机制:磁铁通过磁场相互作用,而量子纠缠的关联性不依赖经典力场。
关联的性质:磁铁的运动可以被经典物理完全预测,而量子纠缠的结果具有非经典的统计特征。
非局域性:磁铁的相互作用力随距离减弱,而纠缠的非局域性不受空间距离限制。
4. 量子纠缠是否源于未知的相互作用?
关于量子纠缠本质是否源于未知相互作用的假设,在物理学界引起了广泛讨论。
4.1 潜在的隐变量理论
一些学者曾试图通过引入隐变量解释纠缠现象,但实验表明,局域隐变量理论无法解释贝尔不等式的违背。
4.2 基本粒子的相互作用
如果纠缠现象源于更小尺度的基本粒子相互作用,这些粒子需要满足以下条件:
普适性:作用力适用于所有纠缠系统。
超距效应:作用范围不受距离限制。
实验验证:至今未发现任何支持该假设的直接证据。
4.3 量子场论的解释
量子场论认为,纠缠现象是量子系统波函数整体性的体现,与经典相互作用无关。这种理论目前被广泛接受。
5. 量子纠缠为何在微观世界中显著?
5.1 微观系统的封闭性
微观系统可以在短时间内与环境隔离,从而保持纠缠态。
5.2 量子态的可操控性
微观粒子可以通过精确实验控制其量子态,使纠缠现象得以观测。
5.3 宏观量子现象的潜在可能
尽管量子纠缠主要在微观世界中显现,但近年来的研究表明,在极端条件下,宏观系统也可能显示量子特性。例如,超导态和玻色-爱因斯坦凝聚。
总结
量子纠缠在宏观世界中并没有的根本原因在于退相干、经典物理的主导及系统复杂性等因素。类似磁铁联动的现象虽然展示了经典物理中系统间的关联性,但无法与量子纠缠相提并论。量子纠缠本质上是量子态整体性的体现,当前的物理理论表明,它并非由未发现的相互作用力引起,而是量子力学的基本特征之一。随着对量子纠缠研究的深入,人类或许能更好地理解其物理机制及其潜在应用。
本文转载自科学与技术研发中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