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帖最后由 活动小助手 于 2025-1-23 15:35 编辑

首届五岳杯量子计算挑战赛优秀队伍采访最后一期来啦!本期我们邀请到了来自电子科技大学的优秀奖团队,快来一起看看他们如何将量子计算应用于地震救援场景的吧!
一、团队介绍
队员由来自电子科技大学信息与软件工程学院和集成电路科学与工程学院的许轶群、翁舞龙、林俊阳三位大二同学,专业分别为软件工程和集成电路设计与集成系统,获得2023年第十三届 APMCM 亚太地区大学生数学建模竞赛【分赛道】之五岳杯量子计算数学建模挑战赛复赛一等奖、全国总决赛优秀奖;队长许轶群还在2024年大学生数学竞赛初赛以96的高分成绩拿下四川省断层第一。
团队指导老师为电子科技大学计算机科学与工程学院吴晓华副教授,主要研究方向为人工智能、区块链共识和隐私保护、物联网、大模型等。四川省海外高层次人才、成都市第一届蓉贝人才;四川省金融科技学会副会长、成都市区块链技术智库专家、全国信标委专家、喀什地区智库专家,多个国际期刊审稿专家,曾主持或参与国家级、省部级课题10余项,横向课题10余项,第一作者发表 SCI/EI 论文30+篇,授权专利11项,指导本科生获“全国软件杯大赛获一等奖”,多个赛事国家奖项。
二、获奖作品简介
基于地震救援背景,为提升救援效率,研究聚焦于优化无人机调度方案。在地震导致地面交通瘫痪的情况下,无人机侦查和紧急物资运输已成为加速救援的有效手段。然而,受限于救援范围广、地形复杂,现有方案难以在合理时间内生成精准的救援计划。研究中引入了Ising机器(CIM)和Kaiwu SDK,通过构建二次无约束二值优化(QUBO)模型解决无人机调度问题。该方法结合传统优化技术与量子计算优势,考虑地震影响和地形数据,对无人机数量、覆盖范围及飞行路径进行优化。此外,设计了太阳能无人机通信中继方案,以保障白天连续12 小时的应急通信需求,为地震救援提供创新且高效的解决方案。

图 作品应用场景示例
三、精彩问题节选
Q:您是如何为这个比赛做准备的?
A:我们先仔细了解了比赛的要求,之后和队友一起通过玻色量子提供的指导视频和官方 Kaiwu 的文档学习如何编写代码,我们也查阅相关的量子论文来学习量子建模的知识。
Q:比赛题目的难度和您们预期相比是比较简单还是偏难?
A:我觉得整体来看比赛的难度适中,决赛阶段给出的题目自由度比较高,给我们这些参赛者很对可以自由发挥的空间,我觉得这个还是比较好的。
Q:在为期3个月的工作坊,您收获到了什么?有没有什么印象深刻的事情想和大家分享?
A:我学习到了很多量子理论,并且尝试将它应用到解决实际的问题中,印象深刻的事情是由于算力的限制,当时只能使用 100 量子比特,所以我们主攻如何优化条件来减少量子比特的使用,这也在我决赛的论文中有论述的。
Q:您为什么要选择 无人机调度在地震中的应用场景来解题?
A:因为当时贵州发生了地震,所以我们就想到使用这个来进行地震检测,这样也能为社会做出一些贡献,使得这个技术有落地化。
Q:您的解决方案中有哪些独特的算法创新或改进点?
A:我觉得我们的创新点主要是通过对于约束条件的弱化,损失较小的精度来换取更少的量子比特使用。
Q:您想对在接下来的赛事中想参与这个比赛的队伍说些什么?
A:希望同学们多了解量子计算理论,解决问题可以从实际出发可能更加的好。
结语
非常感谢电子科技大学的同学给我们的参赛分享,从实际出发解决实际问题的确为一个很好的选题角度!
我们欢迎更多同学参与到这项竞赛当中,展现才华与热情,勇敢追逐科技梦想,探索量子计算的无限可能!
或许,下一个站在领奖台上的,就是你!
点击此处报名参赛

|